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世界一些地区的“丛林肉”交易日益猖獗,导致新型病毒从动物转移到人体的机会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本周在纽约举行的环保生物协会年会上,有专家指出,一些生活在丛林中的非洲居民表现出明显的艾滋病症状,但他们的艾滋病和猿免疫缺损病毒检查结果却呈阴性。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表明,可能已经出现了尚不了解的病毒的新型变异毒株,并在丛林野生动物和食用“丛林肉”的人群中流行。
所谓“丛林肉”,是指生活在丛林中的大猩猩、黑猩猩、山猪等野生动物的肉。在世界一些地方,仍有人长期猎杀野生动物,食用“丛林肉”。环保生物协会主席戴维·威尔金对非洲一些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考察后估计,官方统计的“丛林肉”食用数量可能只占居民实际吃掉数量的40%。他说,对森林的破坏和“丛林肉”交易使人类同携带新型病原体的动物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也为出现新型人类疾病创造了“理想条件”。
目前,科学家已在非洲26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发现猿免疫缺损病毒(据认为是人类艾滋病病毒前身),而当地猎人仍对其中多种动物进行猎杀并制成肉制品出售。今年初,科学家曾在人体内发现猿泡沫病毒。虽然这种病毒目前还未引发任何人类疾病,但科学家认为,随着病毒在人体内潜伏时间延长,它有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专家表示,为满足农业或宠物业需求而进行的野生动物捕杀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例如,2003年,美国出现了宠物饲养者从草原犬鼠身上感染猴痘病毒(天花病毒的近亲)的病例。
专家指出,全球野生动物市场年交易额达数十亿美元,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然而,捕杀野生动物,却反过来威胁到人类健康。为减少动物疾病传播到人的危险,各国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限制捕猎野生动物,规范野生动物进出口行为,加强隔离和免疫。